2025年4月29日 星期二

18-02-2025 抽針報告

終於到出報告既日子。大局已定,心入面唯一祈求唔係最難打果隻乳癌。

朝早照返工,個心十五十六。下個月可能再返唔到自己個座位。呢幾日不停掉或靜靜咁拎走自己啲私人物品。萬一,到完約前返唔到唻都唔駛同事處理咁多嘢。


下午約左老公去到診所附近食住飯等,梁醫生診所突然間sent message話化驗室話晏多少少先confirm出唔出到報告。嚇到我呆左。還好老公好冷靜叫我問係化驗所未出到定未有人送,同跟據經驗會唔會今日出唔到報告。回覆化驗所要加驗就有機會出唔到。究竟係咪加驗我份報告?要加驗啲咩?

好彩同原定時間差唔多就叫我返唻睇報告。可能因為兩粒腫瘤係同一款唔駛額外加驗。


浸潤性小葉癌(ILC),2期至3期。因為有兩個病灶,睇影像有6cm左右,但各自就2.4 同1cm. 唔肯定之間拉扯到定生過去。

聽到後我只感覺到不可思議,原來身體內有一粒腫瘤大於1cm成件事已好唔同。


"ILC 是繼浸潤性導管癌 (IDC) 之後第二常見的乳腺癌組織學亞型,也稱為無特殊類型浸潤性導管癌 (IDC/NST)。ILC

通常是一種低級別和惰性的增殖性癌症,這代表癌細胞看起來更像正常細胞,並且癌症傾向於緩慢生長和擴散。

和大多數乳腺癌一樣,ILC 往往是雌激素受體 (ER) 呈陽性,孕激素受體 (PR) 呈陽性,以及人表皮生長因數受體 2

(HER2) 呈陰性。ILC 有時會出現三種受體皆陰性(缺乏 ER、PR 和 Her2 的表現)或 HER2+,但這種情況很少見。

很明顯,ILC 的臨床行為和分子特徵與 IDC 不同。 ILC 的一個重要特徵是癌細胞失去「黏在一起」的能力,稱

為「細胞間黏附」。缺乏細胞黏附代表 ILC 不會像 IDC/NST 等其他類型乳腺癌腫瘤那樣形成腫塊。相反,腫瘤可

能以所謂的「彌漫性浸潤」方式生長,或者更直接以獨立細胞線的形式生長。在 ILC 中,細胞無法黏在一起是因

為遺失一種稱為 E-鈣黏蛋白的功能蛋白質。失去 E-鈣黏蛋白通常是由於 CDH1 基因的不活化突變。ILC 腫瘤的

生長方式,可能在檢查、成像和診斷時更難感覺到腫瘤,因此腫瘤在診斷時可能更大和/或更晚期。 此外,

還有其他分子特徵在 ILC 與 IDC 中更普遍或更不常見。 "

https://lobularbreastcancer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3/04/FAQ_DOCUMENT_FINAL_2_13_23_Traditional_Chinese.pdf


醫生認為雖然我有兩粒腫瘤,但體積不算太大,建議現階段安排先手術後治療。在此之前要做埋PET Scan 同MRI, 因為上次係乳健中心照乳房超聲波掃描同3D乳房X光造影檢查都搵到另一邊有一堆鈣化點。

右邊乳房兩個病灶建議考慮做局部切除或全切。但因為兩個代表有機會蔓延去其他小葉,建議全切較好。另外手術方面要考慮是否做即時重建或完全康復後再考慮重建乳房。(當然每個病患情商不同,亦有可能先化療令腫瘤縮小再做手術)


當下無天崩地裂,始終我有足夠心理準備,而且比我預期的最壞打算為好(除了被定義有機會3期。醫生建議再做PET Scan 和MRI。如果發現擴散或左邊也有癌細胞再商討醫療方案。

另外基於家族中有人曾經患乳癌,建議由其女性血親做癌症篩查或基因檢查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